接下来完成1--5题!
1.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能有所长进。但实际上总有一些人,确实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没有任何进步,甚至退步。安于现状,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,明天也不会有什么新的打算。这种心态让一些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。能不能长进,怎样能长进,需要每一个职场中人认真思考。激情地投入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,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。
这段话的主旨是( )。
A.在职场中要充满激情地工作
B.态度决定“高度”
C.职场中人应对未来有计划
D.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工作水平和能力
2.2006年房地产开发的收益分配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,开发商所拥有的超额利润将向政府、农民、拆迁户转移;出于防范金融风险考虑,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会更加谨慎;加之土地获得成本提高、难度加大以及市场销售下降,开发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和资金周转率将快速下降。
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( )。
A.房地产开发面临毛利率下降
B.房地产开发收入增长将下降
C.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率下降
D.房地产开发的收益整体暗淡
3.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,北宋、南宋皇帝虽然都姓赵,但是画风迥异,通常都被分作两部分来讲;明代是朱元璋的天下,清代姓爱新觉罗,统治者既非一家一姓,时间跨度亦有540余年之久,却常被合在一起讲述。这是因为政治史和美术史并不一定要平行,换言之,明清两代绘画史的主要潮流几乎全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,临摹风盛,创意式微,不像两宋绘画有着显著不同的特色。 />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:
A.宋代帝王很少直接干预绘画创作
B.元代绘画继承了两宋绘画的特色
C.明清两朝的绘画风格具有相似性
D.绘画研究中应特别注重时代背景
4.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,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。它是无条件的,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。曾国藩有言:“苟能发奋读书,则家塾可读书,旷野之地、热闹之地亦可读书;负薪牧豚,均无不可读书。苟不能发愤自立,则家塾不能读书,即清净之乡、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。何必择地?何必择时?”这段话告诉我们( )。
A.发愤读书时不择时选地
B.发愤读书时需要选择好的书籍
C.发愤读书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
D.家塾、旷野之地、热闹之地均是读书的好地方
5.每到股市惨跌、股民们亏损累累的时候,市场总会出现一种声音,那就是呼吁救市。其实,从感情上讲,这种声音是自私与善良的综合体,因为只有通过救市,才能把股价拉升涨起来,才能把当初因贪婪受套的资金解救出来,才能减少亏损。所以这种声音有其合理性。但在实践中没有一次救市是成功的,而且将来也不会成功,这从历史上历次救市的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来。
根据这段文字,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( )。
A.救市不会成功的原因
B.历史上几次不成功的救市
C.救市不成功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
D.劝大家不要太依赖救市
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
1.答案: B
解析:文段先列举现象:很多人安于现状,不能进步,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。接着得出一个结论:激情的工作和麻木的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。因此强调决定最后效果的是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,B项正确。
2.答案: D
解析: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。
文段从利润、贷款、成本、销售、收入增长和资金周转等方面说明了房地产开发的收益整体暗淡,D正确。
A、B、C三项理解片面,都只是房地产开发收益暗淡的表现之一,并非文段的主旨。故正确答案为D。
3.答案: C
解析: 文章中分号之后论述在山水画史中,明清皇帝姓氏不同,之后用转折引导明清的画风类似:受到元代的影响,C符合文意。A错误,宋代皇帝直接作画,与选项不符;B只提到了明代受元代的影响,没提到清代;D选项属无中生有。
4.答案: C
解析:根据提问中的“告诉”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。材料第一句话提出一个观点“读书的习惯是自我选择”,之后引用曾国藩的言论支撑前述观点,故材料构成“提出观点——引用支撑”的“总——分”结构,表面主旨的意思是“总”,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引申,得到“读书要养成好的习惯”的意思,故隐含主旨是C选项。A项是比较强的干扰项,曾国藩的表达——“何必择地?何必择时?”的成立是需要前面的语境的,A项断章取义,属于对引用的理解,未抓住观点;B项“选择好的书籍”文段中未谈到;D项是引用部分,没有分清重点。故正确答案为C。
5.答案: B
解析: 文段最后一句话“这从历史上历次救市的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来”,表明接下来要对前面的观点举出例证,所以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具体描述历史上几次不成功的救市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