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完成1--5题!
1.某工厂产品的合格率为95%,抽查其中100件产品,没有发现不合格的。下列正确的说法是( )。
A.再抽查一次,也许会有7件不合格
B.该产品的合格率应为100%
C.那么下次抽查肯定有10件不合格
D.该产品的合格率应大于95%
2.当前,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,人们的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政治生活的客观要求。政治文化的载体是人,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。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,而农村人口中文盲又占有相当的比重。可见,( )。
A.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,以创造适应现代政治生活需要的政治文化
B.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都是糟粕,需加以摒弃
C.我国的城镇居民已有较成熟的政治文化了
D.我国农村大多数人还没有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
3.光是一种电磁波。不能吸收光电磁波的物体,一般是透明的物体。半透明的物体只吸收光的一部分,也叫滤色体。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光的全部,也叫黑体。透明的动物身体没有吸收可视光的能力,看不出色素来,其隐蔽性较强。隐形动物的秘密就在于它的身体是透明的,同时又是无色的。因此( )。
A.有些隐性动物的身体是透明的,但可能是有色的
B.不透明动物的身体能吸收可视光,有明显色彩,隐蔽性差
C.透明的能吸收光电磁波的物体可被称为白体
D.红色的金鱼属滤色体
4.某机关精简机构,计划减员25%,撤销三个机构,这三个机构的人数正好占全机关的25%。计划实施后,上述三个机构被撤销,全机关实际减员15%。此过程中,机关内部成员有所调动,但全机关只有减员,没有增员。
如果上述断定为真,以下肯定为真的是( )。
①上述计划实施后,有的机构调入新成员。
②上述计划实施后,没有一个机构所调入的新的成员的总数,越过机关原总人数的10%
③上述计划实施后,被撤销机构中的留任人员,不超过机关原总人数的10%
A.只有①
B.只有②
C.只有③
D.只有①和③
5.针对当时建筑施工中工伤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,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《建筑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》。但是,在《细则》颁布实施两年间,覆盖全国的统计显示,在建筑施工中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,这说明,《细则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。
以下哪项如果为真,最能削弱上述结论?( )
A.在《细则》颁布后的两年中,施工中的建筑项目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
B.在《细则》颁布后的两年中,在建筑业施工的职工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
C.上述统计结果中,在事故中死亡职工的数量较《细则》颁布前有所下降
D.《细则》实施后,对工伤职工的补偿和抚恤金的标准较前有所提高
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
1.答案: A
解析:第一步:抓住题干主要信息
题干说明合格率是95%,抽查其中100件产品都合格。
第二步:分析题干信息,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
题干抽查的只是样本,样本合格数量占抽查总数不能代表整体情况,因此抽查的样品合格的数目是不确定的,只能说可能。因此C项说法下次抽查肯定有10件不合格,不符合推断。A项说再抽查一次也许会有7件不合格,说明了每次样品抽查合格的数目是不确定的,符合推断。BD项与题干信息产品的合格率为95%矛盾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2.答案: A
解析:第一步:抓住题干主要信息
第一句说明人们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,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政治生活的客观要求;第二句说明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会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;第三句说明我国大多数人在农村,农村人口又有相当比重的人是文盲。
第二步:分析题干信息,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
由第三句话可知,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,这会影响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,导致人们的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无法适应现代政治生活需要,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我国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,以创造相应的政治文化,适应现代政治生活需要,A项正确。B项说法过于绝对,传统政治文化是否为糟粕,题干没有谈及;C项中城镇居民的政治文化程度题干没有提及,无法推出题干只说明农村人口中有相当比重的人是文盲,这不等同于大多数人,D项错误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3.答案: B
解析:第一步:抓住题干主要信息
题干分别说明透明物体、半透明物体、不透明物体吸收光的能力。第一句,透明的物体不能吸收光;第二句,半透明的物体也叫滤色体,只吸收光的一部分;第三句,不透明的物体也叫黑体,吸收光的全部;第四句,透明的动物身体不能吸收光,所以看不出色素,隐蔽性强;第五句,隐性动物的身体是透明的,又是无色的。
第二步:分析题干信息,结合选项得出答案
题干从“透明的物体不能吸收光”推出“透明的动物身体不能吸收光”,得出“透明的动物看不出色素,隐蔽性强”;同理,根据第二句话,可知不透明的动物身体能吸收光的一部分,能显示出色彩,隐蔽性不强,B项正确。A项与题意相反相悖,题干已说明,隐性动物是无色的;C项,题干没有提及白体,无法推知;D项,半透明的物体为滤色体,但红色的金鱼是否为半透明的物体,题干没有提及,故无法推出。故正确答案为B。
4.答案: A
解析:第一步:抓住题干主要信息
第一句计划减员25%,撤销的三个机构的人数正好占全机关的25%;第二句三个机构被撤销,全机关实际减员15%;第三句机关内部成员有所调动,但全机关只有减员,没有增员。
第二步:分析题干信息,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
①一定为真。由题干“被撤消的三个机构的人数占全机关的25%,实际减员15%”可知,被撤消的三个机构中,至少有占全机关人数10%的成员调入被保留机构。
②不一定为真。因为题干所说的人员调动,不一定局限于被撤消机构的人员调入被保留机构,也可能包括被保留机构人员的互相调动。
③不一定为真。因为完全有可能被撤消的三个机构的人员全部留任,而被保留机构的成员被减员。
综上,只有①一定为真,故正确答案为A。
5.答案: B
解析:第一步:找出论点和论据
论点是《细则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。论据是《细则》颁布实施两年间,在建筑施工中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。
第二步:判断削弱方式
论点强调《细则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,论据强调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。衡量《细则》是否有效的实施的标准,不是伤亡职工绝对数量的增减,而是伤亡职工比例的增减。论点和论据间不存在因果关系,所以需削弱论证。
第三步: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
A项说建筑项目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,D项说对工伤职工的补偿和抚恤金的标准较前有所提高,均与题干论述无关,属于无关项。
B项说在建筑业施工的职工数量有很大的增长,题干说在建筑施工中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,职工增加的数量远高于伤亡的数量,这种伤亡职工在所有建筑业职工中的比例下降了,这说明《细则》的实施取得了成效。这就削弱了题干的论证。
C项说统计结果中死亡职工的数量有所下降,题干强调的是伤亡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,说明受伤的职工数量较多,无法确定《细则》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。故正确答案为B。